財經網汽車訊,2月7日,A股比亞迪開盤10分鐘漲幅超9%,當日最高達249.28元/股,逼近漲停,同時港股比亞迪也迎來增長。截至當日收盤,A股比亞迪漲7.76%,報244.40元/股,市值7115億元。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22年1月產銷快報顯示,2022年1月比亞迪汽車產量94,101輛,同比增長97.62%;銷量95,422輛,同比增長125.05%。其中,比亞迪新能源車型迎來爆發式增長,產量91,736輛,同比增長309.66%;銷量為93,168輛,已占據總銷量的97.6%,同比增長361.73%。
據騰訊網報道,比亞迪深耕新能源技術多年,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部件幾乎全都選擇了自研,比亞迪也擁有更多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2021年整體汽車行業的缺芯、減產等問題,并未過多影響到比亞迪。
2月7日,據福布斯中國報道,比亞迪設定的2022年新能源車的銷量目標或在110-120萬輛之間。如果按照這個目標來計算,比亞迪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了2022年銷量目標約8%,存在一定差距。
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升溫,將為2022年整體汽車市場繼續帶來增長空間。據第一財經報道,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市場趨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平均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20%,有激進觀點認為滲透率將達到30%。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首先比亞迪是頭部企業、中國最大的新能源車企,知名度高。第二,比亞迪旗下車型覆蓋面廣,從幾萬元到三十幾萬元的產品已全面覆蓋。第三,汽車行業集中度是比較高的。目前中國汽車企業比較多,大概有幾十家,而國外車企像美國、日本也都是三大三小,這些小的企業還面臨很大可能被淘汰,比亞迪上升空間還是很大的。同時,未來比亞迪市值也還會增長。
而在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陣營中,混動車型增長幅度超純電車型約3.5倍。比亞迪EV車型(純電動)1月銷量46,386輛,同比增長220.72%;比亞迪DM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1月銷量46,540輛,同比增長760.58%。
去年2月,上海發布《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辦法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個人用戶或單位用戶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的,本市將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此前比亞迪DM-i車型在北京需要用“藍牌”購買,而在其他重點城市,有消息稱DM-i車型用“綠牌”購買的資格或也將逐漸被削去。
隨著雙碳目標推進,目前的充電設施還不夠滿足純電車型用戶的便利訴求,存在充電難等多種問題,那么混動將迎來較快發展。2022年1月28日,據華爾街見聞報道,混動對于傳統燃油車的替代有很大的市場空間,2022年混動產品預計將超過130款,多樣性增加了消費群體的選擇。而從銷量方面來看,2022年混動(HEV+PEHV)的總銷量將超過160萬,增速有望超純電動。
根據新能源最新補貼方案內容顯示,2022年1月1日起,續航里程300公里(含)至400公里的純電動車型補貼0.91萬元,同比減少3900元;續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公里的純電動車型補貼1.26萬元,同比減少5400元;此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補貼0.48萬元,較此前減少2000元。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表示,混動車型比純電車型銷量增幅大是正常的。以前純電銷量增速快是因為補貼力度大,市場積極性就高。但現在補貼已經開始退坡,純電車型補貼甚至最高僅1.2萬元,純電車型和混動車型價格差異不大了,很多人就會優先選擇混動車型,因為沒有里程焦慮問題。
國外混動車型的市場份額也是比純電車型要高。例如日系的豐田本田都有很多混動車型,它們的成本和燃油車差不多,但油耗卻能降低,如果夏天需要開空調,百公里油耗也就4L油。未來三五年,混動車型這個細分市場增速會很快。目前純電車型在商業化落地方面還不算成熟,和燃油車價格差距又大,未來幾年純電車型的增速可能會減緩。
此前有消息稱,比亞迪旗下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多款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其中包括了EV車型及DM車型。上調幅度為1000-7000元不等,此次價格調整將于2月1日起生效。據比亞迪方面透露,此次價格主要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以及新能源購車補貼退坡影響。
目前尚未得知比亞迪價格上調是否為臨時變化,而2月銷量也有可能受到價格上調的影響。如果價格在2022年內都不再回調,至少會缺失部分價格方面的競爭力,那么這將為比亞迪達到年度銷量目標增加難度。
內容搜集整理于網絡,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說法或者描述。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其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并且本站對內容資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請讀者自行甄別。如因文章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郵箱:43 520 [email protected] 進行刪除處理,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