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奧迪,雖得其主、未逢其時。
不論是營銷一年的A7L,還是捕風捉影的Q6,甚至是計劃未來對標奔馳GLS和寶馬X7的Q9……上汽奧迪的勢在必得之心,路人皆知。
可惜的是,新作的頻頻出手,不但沒能井然有序的豐富奧迪的產品矩陣,與既有的一汽大眾奧迪形成南北呼應、優勢互補,反而加劇了奧迪種種自相矛盾的亂象。
成立上汽奧迪的初心之一,自然是希望復制南北大眾的成功,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中,讓奧迪守住中國這塊巨型市場,謀求對奔馳和寶馬的狙擊及反超。
但從目前上汽奧迪的排兵布陣來看,奔馳寶馬能不能睡著覺尚未可知,一汽大眾奧迪的苦日子恐怕要真的來了。
一 大眾的腹地危機
自從上汽奧迪A7L的價格一公布,人們的直觀感覺是“還要啥A6?”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南北奧迪組成的“A6L+A7L”的雙雄同盟將有效抗擊寶馬5系、奔馳E級的單品勢頭。
奧迪難道以為自己不如雙B,是因為國產車型比對方少嗎?
如果真這么想,那么上汽奧迪就異想天開了。雖然這在銷量上會看起來比對手更龐大,畢竟二打一嘛,但隨之而來的負效應便是進一步拖垮奧迪的品牌溢價。
換言之,這么做只會讓奧迪不斷降級,離雙B越來越遠,直至真的不足以相提并論。
為什么?因為這意味著奧迪已經不惜一切的開始跟雙B打價格戰,而只要是價格戰,就必然不可持續,必有一方認慫為止。然從客觀發展上看,相比較奔馳寶馬,奧迪的墜落概率更大一些,本來想給對方一記左右互搏拳,結果換來南北不能兩全。
那奧迪這些年又為什么非要打價格戰呢?
因為奧迪說到底只是巨嬰,而非巨頭。
真正主宰它命運的巨頭是大眾和一汽。
當這倆巨頭在以往生活富裕時,倒能給予奧迪充分的自由空間,令其野蠻生長,三者時常還能組團進擊、互打配合。
但自從幾年前的作弊門后,大眾幾乎已經徹底喪失了北美市場,只剩下大本營歐洲和第二故鄉中國。
隨著以特斯拉為首的美系品牌在歐洲二次登陸,以及造車新勢力在中國的共同圍剿,大眾和一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腹地危機。
也就是說,大眾目前不僅無法收回北美失地,也有極大概率的痛失腹地。
而上汽奧迪的匆匆上馬,便是大眾腹地保衛戰最重要的舉措,非之一,以此來和一汽大眾奧迪互為犄角。
二 奧迪“大眾化”
大眾有難,與奧迪何干?
這并不是因為奧迪是大眾的一枚子品牌。而是當大眾喪失北美市場后,就意味著,奧迪成為大眾集團下目前唯一一個能于全球普遍流通的產品。
提賓利、保時捷、蘭博基尼的名字固然更好使,但畢竟體量有限,撐不住大眾那肥頭大耳的身軀。
同時,大眾的壞消息也持續不斷。大眾在(中國)市場銷量持續暴跌、大眾電動車在(中國)市場銷量未達目標……
當自救暫時無門,就迫使大眾需要將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而這個其他人就是自己的好兒子、乖兒子奧迪。
因此,在上汽奧迪的籌備期間,有另外一樁調整也并線發生,那就是大眾收購了奧迪的剩余股份,實現對奧迪的百分之百控股。
當然,多云君并不認為這兩者之前存在什么必然關系,只不過,它們殊途同歸,指向了大眾的同一個動機——那就是要讓奧迪為大眾集團貢獻更多的利益。
反話是:此誠危急之秋也,先榨一榨奧迪的利益來自保。
所以,近幾年很多人之所以在無形中感到“奧迪越來越像大眾”、“奧迪打折越來越兇”……本質上就是因為大眾本身在銷量下滑與市場萎縮的重壓下,不能不強推奧迪來補位,既然補的是大眾位,那就自然泯然眾人矣。
更悲劇的可能還在后面。
那就是當大眾繼續在北美無力回天、在中國力不從心,這將直接迫使奧迪作為大眾集團的唯一全球硬通貨而徹底“大眾化”,而近些年嘗試下探和下沉的保時捷也將極有可能“奧迪化”。事實上端倪已現,從行政轎車、中大型SUV旗艦車型整體的銷量掉隊可見,奧迪目前很難在50萬價位以上有明顯作為,表現與大眾無異。
即:興許若干年后,奧迪會變成等同如今大眾品牌的存在,或比大眾略高半級;而保時捷會變成等同如今奧迪品牌的存在,或比奧迪略高半級。
這只是多云君的猜想,前提是大眾真的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在北美市場失勢、在中國市場失守。
相比較升級,企業更關心的是生存。
所以,不管上汽奧迪成立的初衷如何,但隨著斗轉星移,上汽奧迪的真實使命已經發生了悄然變化,從曾經的對抗奔馳寶馬,變成了庇護大眾。
奧迪原想混成曲筱綃,最終還是混成樊勝美。
-end-
標簽: 奧迪南北大撕裂:從巨頭到巨嬰 奧迪 大眾集團 上汽奧迪
內容搜集整理于網絡,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說法或者描述。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其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并且本站對內容資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請讀者自行甄別。如因文章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郵箱:43 520 [email protected] 進行刪除處理,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