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位市民因為遇到經濟糾紛需要找律師,她上網發帖結果招來一位“審判員”,結果被騙3萬多元。南京秦淮警方經過工作將嫌疑人抓獲。
近日,市民趙女士來到秦淮公安分局淮海路派出所求助,稱其在某社交軟件上發布了一條找律師的信息,緊接著就有一名自稱是溧水區人民法院審判員的人聯系上了她。一番忽悠后,趙女士向對方轉賬了3萬多元,結果發現對方是個騙子。
趙女士告訴民警,因為戀愛與前男友產生了經濟糾紛,對方聲稱要起訴她。趙女士對法律不了解,想要找個律師咨詢,便在某社交軟件上發布了動態。很快,就有人回復:“本人法院工作的,可以咨詢我。”于是趙女士便加了對方為好友。對方告訴趙女士,她這種情況可能涉嫌詐騙,還發來了一份判決書,說這是自己判的案子,與趙女士的情況差不多。趙女士一聽慌了,約對方出來面談。
見面時,對方表示自己已經掌握了趙女士前男友的信息,支招讓趙女士先行起訴。趙女士按照他的建議,將960元起訴費通過轉賬給了對方。隨后,對方又說,起訴需要聘請律師,大概要5000元。趙女士還價后又轉賬4000元。不久,對方告訴趙女士,已經與一位唐姓律師談好,讓其代理她的案子了,還提出要趙女士先將欠下的3萬元通過法院還給前男友。趙女士直接將這筆錢轉給了他,對方承諾會幫忙交到法院,但后期,趙女士遲遲收不到開庭信息,于是就主動聯系了對方所說的唐律師詢問,誰知對方答復根本就沒這事,也不認識所謂的審判員。意識到可能被騙后,趙女士向秦淮警方報了警。
根據趙女士反映的情況,淮海路派出所辦案民警迅速開展工作,將嫌疑人田某(化姓)很快抓獲。田某并非法院工作人員。他交代,看到趙女士發布的信息后,就萌生了想騙錢的想法。為了讓趙女士確信他的身份,田某還在網上找了張傳票的照片,將審判員的名字修改成了自己的名字,還PS了一份判決書。騙來的錢全部被田某用于網絡直播打賞,事后為了穩住趙女士,他又謊稱不能幫忙了準備退錢,但一直找理由推脫。
目前,田某因涉嫌招搖撞騙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還在辦理之中。(通訊員 秦公軒 莊穎 記者 陳勇)
內容搜集整理于網絡,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說法或者描述。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其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并且本站對內容資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請讀者自行甄別。如因文章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郵箱:43 520 [email protected] 進行刪除處理,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