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剛過,教育部的一份文件引起關注。新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增設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其中,根據不同學段制定了“整理與收納”“家庭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勞動”等學段目標,新標準于今年秋季學期起施行。
這次課程標準調整有何亮點?
時隔11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再調整。調整之一是,勞動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課程分為四個學段,1至2年級為第一學段,3至4年級為第二學段,5至6年級為第三學段,7至9年級為第四學段。
各學段任務和目標層層遞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記者注意到,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已規定,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
這次課程標準調整有何亮點?涵蓋內容更加全面。勞動課程內容結構中,除了清潔整理、烹飪、使用電器等日常生活勞動,還包括生產勞動和服務型勞動兩個可選項。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群。生產勞動包括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群。服務性勞動包括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兩個任務群。
有更加系統的培養方式。以烹飪為例,任務要求學生們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從擇菜、洗菜,到學會使用簡單的烹飪器具,學習用蒸、煮方法加工食材,再到能獨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至4道菜。規定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這意味著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獨立課程。
三維打印、激光切割也得學
日常生活勞動,只是基本要求。生產勞動和服務型勞動,要求更高。
比如,農業生產勞動中,要求陽臺上養盆綠植,家里養缸金魚,問題都不大。但是有家長表示,若要求種植蔬菜、養家禽,就該頭疼了。再比如傳統工藝課程,列出來的項目有紙工、泥工、布藝、陶藝、印染、皮影、木版畫、木雕、刺繡、篆刻、拓印、景泰藍、漆藝、烙畫等,工業生產課程包括木工、金工、電子、服裝、造紙、紡織等。新技術體驗與應用課程更是包括三維打印、激光切割、智能控制、數控加工、液態金屬打印等。
上述任務都設置了一定的開放性和選擇性。條件具備時,鼓勵學校課程內容涵蓋十個任務群。
不僅學做菜,還要能設計食譜
其中,烹飪課程包括:第一學段(1至2年級),要參與簡單的家庭烹飪勞動,如擇菜、洗菜等;
第二學段(3至4年級),學會做涼拌菜、拼盤,學會蒸、煮的方法,如加熱饅頭、包子,煮雞蛋、水餃等;
第三學段(5至6年級),做2至3道家常菜,如西紅柿炒雞蛋、煎雞蛋、燉骨頭湯等,還要會設計一頓營養食譜;
第四學段(7至9年級),能設計一日三餐的食譜,獨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至4道菜等。
家長態度積極大過消極
勞動課的回歸,總體而言,家長的態度仍然積極大過消極,期待大過疑慮。
“做飯、收拾房間這些是獨立生活必不可少的技能,如果只靠家長教,我只能教孩子做我會的,效果還不一定好。如果在學校能系統地學習和接觸各個方面的勞動,我覺得挺好的,肯定對孩子成長有好處。”家長田女士表示,她很贊成讓孩子學習和掌握一些勞動技能,但也有擔心:“如果這些勞動學習和實踐全部都要在家里完成,并且需要家長拍照拍視頻,對我們家長來說肯定是額外的負擔。” 據瀟湘晨報(來源:北京晚報)
內容搜集整理于網絡,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說法或者描述。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其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并且本站對內容資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請讀者自行甄別。如因文章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郵箱:43 520 [email protected] 進行刪除處理,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