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一篇雞肉致癌的文章出現在了王阿姨的手機上。”
文章引用牛津大學的研究,看似有理有據,王阿姨看了之后心里咯噔一下,愁得不行。
一方面自己家里本身就開養殖場養雞,發愁家里養的那么多雞,這可怎么賣,難道都要砸手里了嗎?另一方面是發愁自家也隔三差五的吃雞肉,看完文章后非常害怕自己得癌癥。當天晚上王阿姨和丈夫兩個人愁得一夜沒怎么睡,然而雞肉致癌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說,雞頭、雞脖、雞尖等不能多吃,如今是一整只雞都不能吃了嗎?事實究竟如何,今天好好和大家說道說道。
一、牛津大學研究:吃雞或會增加3種癌風險?
網絡上傳言稱吃雞肉會增加黑色素瘤、前列腺癌以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患病風險,本來很多人是不信的。但是文章言之鑿鑿的指出是牛津大學所做的研究,這讓人“不得不”相信。生活中很多人和王阿姨一樣看了非常害怕,事實是怎樣的呢?
該研究的確存在,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了47.5萬名英國中老年人的數據,在2006~2014年間進行隨訪,接受研究時這些受試者均沒有患癌。研究人員以問卷形式的調查獲取受試者的飲食習慣及患病數據,通過分析后得知,家禽攝入量增加和黑色素瘤發生風險之間呈正相關關系,每日攝入量30g,可增加20%的患病風險。
看吧!果然研究證實了吃雞肉會增加癌癥風險,事情真的像上文提到的這樣嗎?
二、問題來了,雞肉究竟還能不能吃?
該研究一出,令很多愛吃雞肉的人覺得難以接受,難道之后就不能再吃雞肉了嗎?
當然能吃!牛津大學所進行的研究更多是觀察性研究,僅證明了禽肉攝入和癌癥發生具有一定相關性,但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尚未得到認證,我們不能斷章取義的認為雞肉一定會致癌,這是不科學的。
研究人員也在文章的最后提到,該研究不能肯定,尚未有其它科學結果支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佐證。然而,很多人看文章都只看一半,以至于讓自己接收到了錯誤信息,謠言就此散播開來。
其實,適量食用雞肉不僅不會致癌,它還屬于高營養的食物。雞肉屬于白肉的一種,和紅肉相比白肉的脂肪含量更低。但優質蛋白含量卻一點不低,適當的攝入白肉可幫助身體補充優質蛋白,可給健康帶來很大益處。對于正在健身、減肥的人士而言,雞肉是個非常適合的選擇。
三、關于雞肉的3個傳言,你信過幾個?
生活中,關于雞肉的謠言非常多,很多人現在還對其深信不疑,跟隨小妙一起來看看這些常見的謠言。
傳言一:十年雞頭賽砒霜
這個說法在日常經常聽見,很多人在吃雞肉的時候會直接將雞頭丟掉。事實上,雞頭并沒有傳言中的那么可怕,雞在攝入食物之后需要經由腸胃消化才能進入血液內,即便是吃了一些含有毒素的食物,也會在肝臟、腎臟處理后排出體外,可進入到大腦內的成分非常有限。
傳言二:吃雞皮能美容養顏
雞皮也是不少人的心頭愛,很多人認為吃雞皮可以美容養顏,其實這個說法并不可信。雞皮內含有非常高的脂肪含量,大量食用后不僅起不到美容效果,還會引起身體肥胖,對于本身血脂過高的人群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傳言三:翅尖不能吃,是打針的地方
現在市面上所售賣的雞肉基本上是從規?;酿B殖場出來的,養殖過程中的確會有用到抗生素的地方??股刈⑸涞奈恢靡话闶窃诔岚蛳旅?,并非翅尖。再加上注射藥物后,藥物會流向雞的全身,豈不是代表整只雞都不能吃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四、雞的這3個部位才真的要盡量少吃或不吃
我們在生活中,真正應該避開的是雞身上的這三個部位,包括雞屁股、雞脖子上的皮以及雞內臟。
雞屁股:不少人喜歡吃雞屁股,覺得油滋滋的吃起來特別帶勁。但雞屁股上存在很多腺體,其中可能會存在大量未分解的病原體、代謝廢物等,食用后可能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雞脖子上的皮:同樣的,雞脖子也是腺體集中的地方,脖子上的雞皮剝下來后會明顯看到小肉疙瘩,這些疙瘩就是雞的淋巴組織,內里可能存在很多的病菌。再加上雞皮本身是個高脂肪食物,日常建議還是最好別吃。
雞內臟:雞的內臟內可能會有毒素殘留,如肺泡內可能會殘留嗜熱菌、肝臟和腎臟負責代謝毒素,可能會有一定的毒素殘留等,長期大量的攝入雞內臟,很可能會給健康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雞肉是生活中常見的高營養食物,我們可以適當的攝入,但是要注意吃對吃好。盡量少吃或不吃一些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的部位,當然也要注意分辨謠言,不要因為莫須有的謠言而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影響。
內容搜集整理于網絡,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說法或者描述。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其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并且本站對內容資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請讀者自行甄別。如因文章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郵箱:43 520 [email protected] 進行刪除處理,謝謝合作!